2024年9月1日 星期日

小三就開始練習!地方爸爸分享 #畫重點 X #做筆記 的方法

 我自己覺得教養小孩不是像背公式一樣,給出一個公式後照著做就會答對,因為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所以大多時候只能抓住大原則後見招拆招的調整作法,

所以以下經驗分享不會列出步驟一二三,而是單純分享過去兩年我的一些嘗試以及原則
在讓孩子學習做筆記之前,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先讓孩子練習「畫重點」,因為「如何讓孩子自己找出閱讀內容中的重點」才是關鍵的能力,否則就算是學了一堆筆記法,也不過就是滿滿沒有思考過的板書或者漂亮的格式。
我自己大概是在大女兒三年級的時候,開始提示要她試著去畫重點,原因是我覺得相對於一、二年級比較簡單的學校課程,中年級增加的自然與社會兩個科目會有比較多適合標記與整理重點的內容,再加上孩子經過低年級的累積,慢慢能了解課本、習作、考試這之間的關聯性,因此從中年級開始練習的去嘗試「自己畫重點」,孩子也比較不會完全沒有頭緒。
接著在實際操作的方面,我想學校老師在課堂上,應該也都會要求孩子在課本上畫一些重點,所以我沒有很刻意的教導女兒們要怎麼挑重點、畫重點,而是不斷鼓勵她們可以試著「自己」畫畫看(不要只是畫老師說要畫的部分)
接著我比較認真做的,是在考前預習的時候,陪她們一起看看她們課本上畫了什麼重點,然後順勢依照情況給她們建議(例如整頁都畫滿重點就等於沒重點)
另外也會在學校發回考卷要簽名時,跟她從考試題目討論看看,究竟她們畫的重點有沒有幫助到自己,以及是不是有一些疏漏之處。
因為「要教孩子判斷什麼才是重點」這件事情其實很難,所以我過去就是讓她們從「使用自己畫的重點」來慢慢感受,什麼才是能幫助她們的重點。
另外,我也會建議她們不只是學校課本可以畫重點,平常閱讀家中的一些知識書、工具書的時候,也可以拿鉛筆圈出一些重點。總之,這個練習是個需要時間累積,才能讓孩子找到感覺,所以我覺得趁小學花個三、四年,無壓力的慢慢嘗試,會比「上了國高中才在課業壓力下不知所措」好些
必須先說明一點,我這裡想說的做筆記,不是指「抄寫」上課過程中老師所寫的板書內容,而是指「孩子在基於對內容有理解後,試著摘錄與整理然後寫下內容」
所以也必然是在孩子對於「畫重點」有一些想法之後,才會開始讓她們嘗試看看,將課本中某些單元的內容,靠自己去整理並寫成筆記。
對我來說,讓孩子練習做筆記有三個重要性:
1. 讓孩子去更精進「對於學習內容整理與摘錄重點」的能力
2. 藉由親自寫下(甚至是畫下)的過程,強化對重點內容的記憶
3. 學習利用自己做的筆記,在考試前做有效率的複習
「筆跡美不美、排版標色美不美」不是重點,能不能讓自己一眼看出筆記所傳達的重點才是關鍵;
「抄下滿滿完整的內容」也不是作筆記的意義,練習「如何摘出重點並且記下」才是需要時間培養的真功夫
所以不管最後要用什麼格式來做筆記(可能是單純的文字條列,也可能是圖表式的表格、心智圖、樹狀圖),最終孩子需要學到的,是培養並逐漸進化成能幫助他學習的筆記方式,而不是單一特定的筆記格式。
在我過去實際引導大女兒的作法上,我除了挑幾本學習相關的書籍以及筆記法的書籍給她參考之外,我會在女兒在學期中,偶爾跟她借課本並挑出一些章節,建議她試著把內容整理成筆記(尤其是那種整個章節內容滿滿都是重點的,最適合拿來練習整理)
然後期中期末考前以及考後,一定會要她去看她自己的筆記,藉由考前複習與考後檢討的過程,讓她了解作筆記的用處以及需要調整的地方。
不過說實話,到目前為止大女兒大概只是比較知道做筆記的方法與好處,還沒有養成固定整理筆記的習慣
所以我對她接下來升上高年級的目標,就是去培養「固定整理筆記的習慣」
我說實話,這個筆記法不是我介紹給大女兒知道,反而是大女兒自己在書中跟雜誌所看到後跟我說的(包含親子天下的《給中學生的筆記整理術》《小學生的原子習慣》、未來出版的《不敗學習力:學霸都在用的10大聰明讀書法》)
這個筆記方法簡單的說,就是將筆記頁面劃分成「一大兩小」3個區塊。一大,指的是右邊的「筆記區」;兩小,分別是左邊的「整理區」和下方的「總結區」。
平常可以將各種格式的內容筆記寫在大的「筆記區」中,後續重讀筆記欄裡的內容時,再將重要語句、詞彙,用關鍵字方式,寫入「整理區」,
如果最後自己有更多的想法、意見或者相關聯想,再寫入「總結區」(這個部份我覺得對小學生來說太難,所以我目前不強求女兒要做)
其實這個筆記格式所對應的目的,是讓孩子一步一步地將內容做思考整理並且摘出重點(筆記區->整理區->總結區),同時複習時,也可以藉由反推的方式(總結區->整理區->筆記區)來回憶完整的內容,以此加強自己的記憶。
而最近因為親子天下剛好將他們旗下出版物中,提到筆記法的內容整理成一本小手冊「學霸筆記整理術自學手冊」,然後還搭配兩本畫好康乃爾筆記法格式的筆記本,我覺得這樣的組合還蠻適合讓孩子可以參考並嘗試看看。
以上文章取自親子天下2022/10/4
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ingtw/posts/%E5%B0%8F%E4%B8%89%E5%B0%B1%E9%96%8B%E5%A7%8B%E7%B7%B4%E7%BF%92%E5%9C%B0%E6%96%B9%E7%88%B8%E7%88%B8%E5%88%86%E4%BA%AB-%E7%95%AB%E9%87%8D%E9%BB%9E-x-%E5%81%9A%E7%AD%86%E8%A8%98-%E7%9A%84%E6%96%B9%E6%B3%95%E5%B0%88%E7%82%BA%E5%B0%8F%E5%AD%B8%E7%94%9F%E8%A8%AD%E8%A8%88%E9%AB%98%E6%95%88%E7%AD%86%E8%A8%98%E5%B7%A5%E5%85%B7%E7%B5%84-httpscplinkcosmpugzzq%E6%88%91%E8%87%AA%E5%B7%B1%E8%A6%BA%E5%BE%97%E6%95%99%E9%A4%8A%E5%B0%8F%E5%AD%A9%E4%B8%8D%E6%98%AF%E5%83%8F%E8%83%8C%E5%85%AC%E5%BC%8F%E4%B8%80%E6%A8%A3/10158908852832108/

2023年10月6日 星期五

SDGs 懶人包》什麼是永續發展目標 SDGs ?17項目標一次掌握

 


2023-04-01(取自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1867)
內容.陳芳毓、許鈺屏、李鈺淇 數位營運暨社群.高偉倫、阮怡婷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又涵蓋了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在2030年前,我們有哪17個努力方向

SDGs 永續發展目標是什麼?有幾項目標?

SDGs 永續發展目標是什麼?由於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貧富差距等難題如重兵壓境,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當時,有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達成 SDGs 17項目標。當每個人的SDGs行動,都像呼吸一樣自然且必然,永續未來就不必只是想像——現在起立行動,才是改變世界的唯一解答。


SDGs 目標有哪17項?

SDGs 有17項目標,其中又涵蓋了169項細項目標,點擊以下SDGs目標,帶你認識核心精神、細項目標與實際案例。

  1. SDG 1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2. SDG 2 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3. 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4.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5. 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6. SDG 6 淨水及衛生: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7.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永續及現代的能源
  1.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2.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
  3. SDG 10 減少不平等: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
  4. SDG 11 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5.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6. SDG 13 氣候行動: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7.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
  8.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
  9.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確保司法平等,建立具公信力且廣納民意的體系
  10.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11. SDG 11 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12.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13. SDG 13 氣候行動: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14.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
  15.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
  16.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確保司法平等,建立具公信力且廣納民意的體系
  17.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五年級社會-參考課外讀物

 五年級社會-參考課外讀物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福爾摩沙探險趣

陳桂蘭

翰林

認識台灣歷史

吳密察

新自然主義

一本就懂台灣史

王御風

好玉山社讀

說給兒童的台灣歷史

天衛編輯部

天衛文化

 

少年台灣史

周婉窈

玉山社

圖解台灣史

郭婷玉

晨星

 

完全版漫畫台灣歷史

杜福安

玉山社

烈火中的 228

杜福安

玉山社

 

噍吧哖 1915

蕭景文

玉山社

台灣歷史全知道

吳新勳

風車圖書

 

異人茶跡:淡水 1865

張季雅

蓋亞

台灣歷史故事

王淑芬

聯經

 

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好站連結

 在現在網路發達時代裡,很多網站很不錯,老師推薦你有空可以拜訪下面幾個網站喔!

 台灣古地圖史料文物協會 | Facebook

與地圖的時空對話─國家檔案地圖中的故事 (archives.gov.tw)

中國地理學會-學生地理競賽 (ntnu.edu.tw)

台灣地景保育網

天下雜誌-華文世界最優質的財經雜誌 (cw.com.tw)

國立歷史博物館 (nmh.gov.tw)

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 (mdnkids.com)

親子天下-最值得信賴的教育教養品牌,影響力最大的親子社群平台 (parenting.com.tw)

故宮e學園 - 故宮教育頻道 (npm.edu.tw)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boch.gov.tw)

國定古蹟環景導覽 (boch.gov.tw)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sinica.edu.tw)



開學後的第一個大日子:你絕對不該錯過的家長日攻略

 

文:黃敦晴

新學年即將開始,面對全新的108新課綱上路,家長可以做、最簡單又最重要的,就是參加開學前後,學校舉辦的家長日,或是班親會。不過,參加這個「親師見面會」不是只要坐著看戲,想要收穫滿滿,得先做功課。

      你會參加每學期開學前後的家長日、班親會嗎?或許它看起來像個行禮如儀的例行活動,但學者舉出不少理由告訴我們,參加家長日、班親會有許多好處。所以,別掙扎了,快把這一天記下來,留下時間。

      首先,在新的學年,認識孩子新環境、新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參加孩子的家長日、班親會

      美國西南教育發展實驗室(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的研究發現,家長參與學校會議、活動,認識老師、跟老師有聯繫,有助於小孩的成績、性格發展與成長,孩子也比較沒有問題行為。

      或許有家長認為,孩子應該要獨立,自我負責面對學校的要求,不要太依賴家長。不過,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即使是中學生,也需要父母幫忙探索和渡過學業與社交、生活的壓力,只是孩子不願意承認罷了。

      尤其,在家長日這天,老師會用跟家長說話的方式與內容,跟家長討論怎麼一起幫助孩子。這與老師跟孩子間的對話截然不同,孩子也無法自己了解與勝任的面向,這是只有家長可以做的事。

      在台灣,108新課綱上路後的第一次家長日,家長更需要親自參與,進一步了解與協助孩子適應新的變化。

      如果還是百般不想去,女性專欄作家艾特曼(Elizabeth Altermna)建議,那就去看看人吧,觀察各式各樣的家長,還可以跟他們學習,比在家看電視、滑手機好玩多了。

      家長日豐收的7大重點

      不過,參加家長日,並不是時間到了,坐在位子上看場戲那麼簡單。各方專家也建議了在短短2、3個小時中,如何豐盛收穫的攻略寶典。

      重點1:參加家長日前要先做功課。內容很簡單,就是先弄清楚家長日的規定,例如可否帶小小孩去,如果不行,事先要怎麼安排在家的孩子,以免心神不寧。也要先看通知單上的詳細流程,以免錯過重要的議程。

      重點2:多觀察文字以外的訊息。在會議當下,通常老師會發下詳細的各式說明單與手冊。別只是低頭看這些書面資料,也別只是呆坐著聽講。父母可以多觀察和思考孩子需要家長從旁了解的面向,例如學校的校風、老師的期待,提醒孩子留意這些無形的文化,以及學校較特殊的具體規定、老師再三叮嚀的重點,像是手機攜帶與使用政策。這些都是家長未來跟孩子聊天時的素材和背景,甚至提醒的事項。

      重點3:記下學校未來的重大事件時間。學校也會在這個時候預告未來一年的重要事件,例如考試、校外教學、科展、園遊會或運動會等活動,家長可以預先據以規劃時間、要不要參加、避開家庭旅遊,也留意孩子的準備。

      重點4:一定要跟老師講到話。家長日的那天,老師會很忙。但家長還是要記得,一定要跟老師說到話,而且先想好怎麼簡潔扼要地,讓老師了解你希望他如何幫助孩子的什麼問題,畢竟老師在幾個小時內要跟很多家長說話,時間跟記憶有限。或者,也可以趁機先跟老師打個招呼,之後再透過電子郵件溝通,或是跟老師約時間詳談。

      重點5:認識其他家長。家長日也是難得看見其他家長的時間。家長可以趁機先問問孩子跟哪些同學較熟,認識他們的家長,未來都可以是互相幫助、一起參加活動與詢問學校事務的對象。

      重點6:從其他家長的問題中學習。例如,孩子是老大的家長,因為沒有相關經驗,通常最專心,他們問的問題,也可能是其他人應該留意的事情。若遇到已經有大孩子的家長,則可以詢問他們較大的孩子的學習與成長經驗。愛心媽媽或是曾在家長會的家長,常會問很關鍵的問題。有興趣參與班級事務的家長,也可以趁機跟他們打招呼,主動提供協助。

     重點7:別踩到地雷。專家還提醒了家長們在這天常見的地雷,包括:別一直只講自己孩子的事、別霸占著老師不放、要留意別人的提問,別重複問老師已經回答過的問題、別一直講自己的孩子有多難搞,這樣會讓新老師跟孩子都很挫折。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國小生為什麼跨不了「社會科之壁」?閱讀理解力不足、看到長文就想逃

 作者:王韻齡、蘇岱崙 

109年大學學測的社會科考題,題本長達19頁,包含長題組、地圖、統計圖與表格。高中老師私下估計,這份考題字數已突破萬字。其實,近幾年來的大考趨勢都是如此,不論學測、會考,光是耐著性子讀完「落落長」的考題,對現今的學生已是挑戰。

這樣的長文考題趨勢,也影響到國小老師的日常教學和小考、月考等評量方式。北市某公立國小五年級社會科期末考卷,出現這樣的題目:提供鄭成功勸降荷蘭人的往來文書,問學生:「運用了哪些談判技巧?」原文是文言文,雖然提供註釋,但要小五學生能看懂文本、分析判斷並且回答,仍不容易。

教育部師鐸獎得主、新北市北新國小資深社會科老師簡曉玲分析,記憶、背誦的知識,上網查就有,如何引導學生思考更重要。為了培養孩子整合大單元知識的能力,題型會傾向於大題組或組裝題。

我們期待孩子的圖像要改變,不再是過往那種只要背就能答的人;教導孩子的方式也要改變,需要把知識轉化成生活中能運用的能力,」簡曉玲這幾年來一直說服一屆又一屆的家長,也說服部分還不想改變的老師。

以108學年度上學期北新國小的五年級期末考卷為例,共有4頁,如果平常沒有閱讀習慣、沒被老師引導過的學生,看了會備感壓力。「其實答案都在圖表中,但家長看了可能會嚇一大跳,心想:怎麼和我以前學的不一樣?」簡曉玲說。

新北市國小社會科輔導團成員、光華國小社會科老師陳香吟表示,很多家長對孩子「考不了一百分」感到焦慮,投訴老師出題太活潑,超出課本範圍,甚至還問:哪裡有現成的題庫,可以找來給孩子考前多多練習?

學生閱讀理解、生活經驗不足

國小社會科老師觀察,學生、家長不適應社會科素養考題原因包括:

一、小學生的閱讀理解、生活經驗不足,看到長文就想逃。資深社會科老師分析,小三、小四教家鄉,屬於小孩和家長周遭可見的事物,不難理解;但高年級之後資訊量變大,內容也不再限於身邊的事物,教的是台灣史、國際文化與全球議題,此時學生需要閱讀的量和思考的點要更深入,如果沒有多花些心思去理解,答題時就會產生壓力。

除了高年級知識斷層不易跨越,在課本編排上又和考題趨勢背道而馳。社會科教科書審核委員擔心字數太多、學生看不完,因此社會課本的字數偏少、用字精簡;而考題走向素養化卻又偏長,這個閱讀落差,如何彌補也是難題。

二、素養導向無法明確定義,難獲家長普遍認同。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小社會科任老師說:「素養考題其實不是老師不會出,而是家長無法接受。如果整份都出素養考題的話,家長一定會跳腳。」但什麼樣的試題才符合素養導向?

許多老師也仍在摸索素養導向試題,包括:題目字數一定要長嗎?要長達多少字才算?一定要以題組方式呈現嗎?在題目中加入時事梗,就可以算是素養考題嗎?

在出版社工作的家長許小姐則認為,從小五兒子的考卷中,她覺得好像是「偽素養考題」,雖然題組設計上看起來比較活潑,但想得分還是得靠背誦。素養題型難定義標準,家長接受度自然不高。

多元閱讀是不二法門

思辨和判斷是社會科的核心,要如何幫助學生跨越「社會科之壁」?

日前請辭的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認為,多閱讀是不二法門,且要多元閱讀,包括看新聞、影評、科普文,以及查閱圖表等。

台中市大明國小國小社會科老師、也是三寶爸張崴耑,則經常利用假日,帶著孩子「跟著課本去走讀」,從每學期課本提到的台灣自然與人文景點延伸,搭配參觀博物館或文史踏查,結合實地旅行,印象會更深刻。


五項好習慣 社會不再難

 文:王文華

社會課非得生吞活剝、死背硬記才學得好嗎?培養5項好習慣,結合創意聯想、諧音背誦、生活經驗……學好社會,一點也不難。班上孩子怕上社會課,這實在很奇怪。

      每回看他們的成績,總有樂透揭曉的感覺:不到成績公布那一刻,實在很難預測出分數。

      我不是分數至上的老師,但面對他們屢戰屢敗的社會科,還是不解,不自覺的提起當年勇:「想當年哪,社會是大補丸,老師隨便考考都嘛一百分。」

     「那是你們的題目太簡單?」

     「咦?」我不信,抽了試卷來看看:

      請將下列族名和文化特色連起來:

      鄒族.  .矮靈祭

      卑南族.  .戰祭

      排灣族.  .敬愛百合花

      賽夏族.  .八部合音

      魯凱族.  .擅於雕刻的民族

     「不難呀,上回的戶外教學不是去過九族文化村了嗎?」

     「玩都不夠了,哪有空去看那些原始房子?」

     「是原住民部落。」我又好氣又好笑。

      往下一瞄:「這題呢,對於飢餓,怎麼這麼多人答錯?」

     ( )飢餓問題造成嬰兒死亡率增加。

     ( )飢餓人口多集中於歐美地區。

     ( )應鼓勵人口成長。

     ( )飢餓與貧窮往往相互惡性循環。

     ( )應提升糧食生產技術。

     「字那麼多,讀起來很累耶。」他們說得理直氣壯。

      難怪台灣的閱讀評比成績會掉到世界第二十三名。做題目都怕長句子,又怎能奢望他們會考好那種落落長的文章?

      好吧,雖然我不教社會,但我懂社會。低年級時,社會還叫做生活;中年級以後與藝文分道揚鑣;到國中繼續分成歷史、地理與公民。如果能養成幾項好習慣,打敗「社會」惡魔其實不是夢。

習慣1:理解加想像,社會不怕背

      社會課本裡,總會遇到一些該背的事,像是世界上有幾個主要產油國、濁水溪流經哪些縣市、台灣的詳細歷史……

      孩子背得淚眼汪汪,你也在旁邊痛罵教育決策:「都什麼年代了,還背這些勞什子做什麼?」

      我也是老師,我也不願意孩子老是在背。可是,教育無法一步到位,教孩子幾個好習慣,可有效減輕焦慮哦。

      .畫心智圖:重要單元卻有複雜的概念時,讓孩子養成畫心智圖的習慣。把中心概念寫在中間,相關連結的子題用不同顏色標註、往外延伸,這有助於小朋友化繁為簡。複習時畫一張,考試前再默想一張,因為是自己整理的重點,一目了然。

      .諧音加聯想力,增加記憶力:若有太多要背的零碎事件,教孩子用諧音加聯想力。例如,大雅沙金寧瀾怒怒伯——中國西南橫斷山脈的地形,大雪山、雅魯藏布江、沙魯裏山、金沙江、寧靜山……各抓第一個字,簡化再運用諧音加聯想就變成:大雅的沙金寧願爛掉,因為那個阿伯很愛生氣。

      九個字,背出西南的橫斷地形,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下回孩子再背不出來,讓他自己試試看,諧音加聯想,背誦更簡單。

      .連鎖記憶,推算容易:遇到要背的年代太多太亂,先找出一個最重要的年代,把它牢記起來,其他相關的前後年代和事件就不必死記,只要推算就好了。

      像台灣變成行省是在一八八五年,記住這個最重要的年代,前一年劉銘傳來台,那是一八八四年。十年後,甲午戰爭被割讓給日本,那就是一八九五年。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所以再加五十年,就是一九四五年光復。

      記一個關鍵年代、關鍵事件,然後推算其他事件,年代背誦就不難了。

習慣2:重大新聞絕不放過

      準備一個地球儀,愈大愈好,最好放在客廳,隨時派上用場。

      除了課本內容,新聞報導也很值得探討,像是美國暴風雪、英國也因暴風雪關閉機場、澳洲遇到百年來最大的熱浪……

      極冷與酷熱同時存在我們居住的星球上,怎麼回事呢?非洲鬧飢荒,對全球會有影響?為什麼北美洲颶風造成原油上漲?

      這些問題如果不細想,它就這麼過去了。這些地方沒有查一查,它好像在遙不可及的國度。

      多好的新聞題材、多好的研究機會,輕輕轉動地球儀,地球村不再遙不可及。

      地球並不大,現在不愛護它,未來環境的惡化全要由孩子們長大後去面對。

      和孩子一起討論課本或新聞,它們都與我們的生活相關。不管年紀大小,都應該讓孩子養成習慣去分析、理解與討論。

      有時我們覺得小朋友好像對生活挺麻木的,只想到自己,不懂得關注他人。然而如果你帶著孩子開始去關心世界、參與社區活動,你會發現,他們漸漸懂得用眼、用心去與人相處。

      一個地球儀,能瞬間讓世界無國界;時常讓孩子參與新聞的討論,無形中就能提升他們的判斷能力。

習慣3:最簡單的圖表也要弄懂

      課本裡的地圖和圖表要好好閱讀,這是孩子應具備的能力。時常閱讀,練習就會變成習慣,習慣就會變成能力。

      前陣子有則新聞,有對情侶到國家公園玩時,因為沒注意門口的危險路線標示,結果跌落深坑,釀成意外。

      明明有標示,很多人卻忽略它。

      即使只是看著一張地圖,還沒出發,我的大腦已經展開探索。

      如果課本裡的地圖太小,你可以送孩子一張更大的地圖,貼在書房。把去過的地方圈起來,再把想去的地方用另個顏色圈起來。

     「總有一天要去!」你可以這麼告訴孩子。

      地圖如果太枯燥,孩子也可以在上頭加上更「卡哇伊」的景點,像美食地圖、遊樂園地圖。解構地圖,把它當成玩具,它會在孩子心裡,重新建構成他理想的新地圖。

      課本的圖表也有很多祕密:人口消長、食物生長……提醒孩子注意圖表,探索數字背後的祕密。很多雜誌都有些統計表,我會把它當成教材,遇到有趣的統計表就影印給孩子閱讀,從中找出值得探討的問題。

習慣4:每張照片都仔細看一看

      有些地方,可能永遠都不會去。像是北極中心點、聖母峰峰頂;像是一百年前的揚州、一千五百年前的長安。

      有些活動,可能永遠都不會再舉辦了。像是荷蘭人降服於鄭成功的會場、某個村子的村民合力拯救擱淺鯨魚。

      幸好有照片,有前人留下來的畫像、書信,透過它們,讓我們有幸參與,千萬不要輕忽圖表的力量。

      課本上的照片,我會要求學生多看幾眼。

      一張照片,往往比課文敘述更生動,傳達了更多訊息,只要孩子能多留意的話。

      每張照片後頭,其實還有更多沒說出來的故事:

      沙漠地帶人的穿著打扮為什麼是這樣?

      歐洲人集體在沙灘上做日光浴,為什麼?

      荷蘭人的風車,為什麼要這麼建?為什麼要建在這種地形上?

      看照片,發揮想像力,找到疑問,提出合理的解釋,然後去印證。

      如果孩子懂得去讀照片後頭的故事,那麼,照片將不再只是照片。

習慣5:熱愛旅行,喜歡探索

      社會與生活息息相關,社會要學得好,生活經驗就得足夠。多往外跑是不二法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嘛。

      一趟好的知性之旅,不能變成老媽子勞累大考驗。

      如果以往都是您安排行程、打包行李、決定飯店、尋找美食,孩子做什麼?他們在車上喊無聊,下車什麼都不想玩,最後一路悶到家。什麼事都是家長做,難怪家長覺得累。

      旅行,讓孩子有工作,給他一點責任。

      現代孩子的資訊能力是與生俱來。不想讓孩子在車上沉悶想睡,又不想讓他與電動玩具一路「黏TT」,行前準備工作,絕對要交一點給他負責。找旅館、找行程、找地圖、找美食,孩子都可以提供意見、幫忙規劃路線。孩子的責任愈多,他就會愈認真準備。

      旅行途中,父母不要太厲害,要下哪個交流道?經過什麼鄉鎮?這裡有什麼活動?讓孩子充當眼線,親子旅途將不再只是睡眼矇矓。

      回家後,影片編輯、照片沖洗、回憶相片的製作,交給孩子處理,這趟旅行將會有滿滿的收穫。

      父母放輕鬆,孩子學更多。千萬別把學習的責任全包了。

      想把社會學好,其實要講究方法(學習其他科目何嘗不是)。孩子成績不好,背得很累,說不定只是不懂訣竅。家長應該幫他們找出學習的盲點,不要只是一味寫測驗卷、送安親班,那只會徒增孩子學習的厭倦感。

     花點時間,陪孩子找出學習的「眉眉角角」,讓他擁有學習的好習慣,孩子也將會因此學得更好!


小三就開始練習!地方爸爸分享 #畫重點 X #做筆記 的方法

  我自己覺得教養小孩不是像背公式一樣,給出一個公式後照著做就會答對,因為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所以大多時候只能抓住大原則後見招拆招的調整作法, 所以以下經驗分享不會列出步驟一二三,而是單純分享過去兩年我的一些嘗試以及原則 #關於畫重點 在讓孩子學習做筆記之前,我覺得更...